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健康认知的提高,游泳已经和跑步、球类等运动一样成为了新的时尚潮流。国家教育部门近年来也加大了对游泳运动的重视程度 多个省市,如上海、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福建等地已经将游泳列为中考必考项目,要求普及游泳运动。虽然游泳是一种备受推崇的健康运动,但泳池的水质管理与安全管理这两大问题,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核心问题。 ![]() 从2019年11月1日开始,国家开始实行新的《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对游泳池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暴露在氯和氯化物环境内是诱发气喘等职业病的主要诱因。”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场馆委员会特聘水处理专家陈梅湘女士介绍,“以前泳池水质不达标的两大主要指标分别是尿素超标和游离性余氯超标,但真正影响健康的,可能还包括以前被忽略的“化合性余氯”指标和臭氧浓度,新国标明确了这两个指标,其实后两者更对游泳者健康的影响更大”。 目前中国的游泳池和水疗机构都面临一个氯消毒的衍生物的问题。因为投放的氯消毒剂,在消毒过程中会导致有害的化合性余氯,通过水中进入空气,漂浮在水面以上,游泳者易吸入呼吸道,也会刺激眼睛。而一定浓度的化合性余氯,会引起呼吸道的伤害,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高度的刺激性。游泳后的反应根据每个人的耐受程度表现有所不同。一旦游泳者在运动中会吸入过量的氯及衍生品,导致游完泳后有口干舌燥和头晕恶心的现象,甚至诱发咳嗽和哮喘。 ![]() 余氯(包括游离余氯和化合性余氯)是控制泳池水质的关键,虽然新国标将游离余氯的浓度放宽到0.3—1.0mg/L,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池水,特别是过滤器的滤床的细菌总数,当游离余氯超过0.5PPM以后,可能会面临化合氯的超标,而这些数字的超标往往会对眼睛、口腔黏膜、呼吸系统、皮肤等产生刺激。 ![]() ![]() |